信息时代,足不出户,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能带你“走遍”天南地北。手机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泄密的风险和隐患。在使用手机时,都存在哪些泄密隐患呢?一起来看看吧!
手机在使用中存在的泄密隐患
01 手机在通话状态下失泄密
手机通信传输系统是开放的无线通信系统,通信信号是在空中传输的,只要有相应技术设备,就可以截听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的通话信息。
同时,手机可以与互联网无线连接,所以在手机通话中谈论涉密内容或用手机发送涉密信息,很容易造成泄密。
02 手机在待机状态下失泄密
在待机状态下,手机与通信网络保持不间断的信号交换并产生电磁频谱,很容易利用侦查技术发现、识别、监视和跟踪目标,并且能对目标进行定位,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情报。
一些手机具有隐蔽通话功能,可以在不振铃,也没有任何显示的情况下由待机状态转变为通话状态,从而将周围的声音传递出去。
03 手机在关机状态下失泄密
手机在关机状态下失泄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使用者关闭手机,持有特殊仪器的人员,仍可遥控打开手机端的话筒,窃听话筒有限范围内的任何谈话。
另一种是有的手机在芯片中植入了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接收装置。这种手机虽然没有开机或不是待机状态,但只要有电池,手机上的接收装置就能将其有效范围内的话音信息接收到,并发送出去。
04 淘汰的旧手机导致失泄密
旧手机里的信息虽经删除,但仍可通过特种技术对其存储信息进行恢复。淘汰的涉密手机应作为涉密载体采用专业技术进行销毁。
手机使用的安全保密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几种泄密隐患,小安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安全保密措施。
首先,要遵守单位保密工作部门所有相关规定和要求。比如,不在手机中谈论涉密事项、不处理敏感信息,在保密要害部位和涉密活动中不使用手机等。这些规定和要求,都是保密工作部门根据当前威胁设定的防范底线,必须严格遵守。
其次,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尤其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因为身份特殊,应避免在网络应用中泄露个人信息和工作内容。在微信、微博中不谈论、分享工作内容,以免被锁定网络和真实身份;不使用云服务存储个人生活和工作信息等。
最后,使用手机要采取防范措施。尽量使用国产手机;关闭手机系统设置中的自动备份、位置跟踪等监控类功能;不在机场、车站、宾馆、餐馆等公共场所连接WiFi;关闭蓝牙等无线数据连接设置;只在正规可靠的应用电子市场下载APP等。
手机不应该是危险可怕的“泄密bug”,应该是跨域距离的“沟通助手”。日常生活中,应当做到处处有密保,保密处处有,强化保密意识,坚决杜绝手机失泄密问题的发生。
(文章转载自互联网,如有违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