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失荆州”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常用来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现实中,一些涉密人员往往因为没有绷紧保密这根“弦”,疏忽大意,犯了不该犯的错,最终导致泄密,造成“大意失荆州”的不虞之患。
典型案例 案例1 责任松懈 审稿放水 2021年5月,某单位收到上级下发的秘密级工作方案,要求逐级参照制定。该单位业务部门负责人王某安排工作人员赵某负责起草方案。赵某结合以往经验,认为文件涉及业务属于常规性工作,不需要定密,次日“依葫芦画瓢”拟好初稿,便草草提交到单位非涉密电子公文系统。王某审阅文稿时,未发现定密疏漏,只修改了部分文字就通过了审核。单位分管领导、主要负责人见前者都签署了同意意见,便在文稿未经保密审查的情况下,一路“绿灯”通过审核下发。该单位的下属单位均据此方案制文,通过该系统层层转发,有的甚至上传到微信群传达通知,造成泄密。事后,赵某受到政务警告处分,王某等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均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案例2 疏忽大意 遗失文件 2020年3月,某市保密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某QQ群有人贩卖1份机密级文件。经核查,2019年9月,该市某市直单位领导秘书谢某,为起草领导讲话稿,到单位保密室借出了这份涉密文件,当天加班写稿到深夜。次日一早,谢某接到领导紧急通知让其陪同外出考察一周,他在匆忙收拾办公桌时,无意中将该文件夹进一本杂志内。3 个月后,谢某因工作表现突出,被提拔到另一家单位工作。离岗前,他将夹有涉密文件的杂志和其他杂志一并当作废品处理,被垃圾回收站收走。案件发生后,谢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案例3 放松警惕 腐蚀卖密 网络管理员陈某在某市一家涉密科研单位工作。2017年5月,曾一起留学海外的同学吴某回国联系陈某,称其刚就职于一家同行业单位。二人久别重逢,又是同行,有很多共同语言,经常相约聚会。吴某以刚入职对业务不熟为由,请托陈某为其提供单位内部行业资料。陈某在吴某同窗感情、经济报酬和保密许诺下,逐渐放松了警惕,凭借自己网络管理员的工作“便利”,轻而易举地为吴某提供了大量涉密文件。渐渐地,陈某觉得此事不妥,但吴某以“过往交易”相要挟要求其继续提供。陈某担心事情败露,只得妥协顺从,直到被有关部门抓获。经查,陈某窃取的文件达550多份,其中机密级文件 40 份,秘密级文件 253 份。原来,这位昔日同窗吴某竟然是某境外间谍机构的国内代理人。2019 年,二人因间谍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对策建议 兵家最忌轻敌,保密最忌“轻密”。一些机关单位人员长期在涉密环境中工作,很容易疏忽大意,做出“轻密”行为,给单位和个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保守国家秘密,切不可“大意失荆州”,须如履薄冰、慎之又慎。 破除惯性思维,层层设防。保密工作绝不能凭借经验主义办事,犯“主观解密”“逐级放水”等错误。要自觉破除惯性思维,把保密相关法律条例学深学透,主动摒弃习以为常的老套路。同时,各级领导要强化保密监督,层层设防、处处设防,确保保密监督无死角,才能有效防范失泄密案件发生。 发挥热炉效应,防微杜渐。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理论叫“热炉效应”,是指制度就像火炉,谁要触碰热炉,就必然会被烫伤。机关单位要压实保密责任,建立健全内部保密管理机制,树立保密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常抓保密法治宣传和警示教育,让涉密人员自觉在心中掌握“铁律”、划明“红线”、标定“雷区”。要常态化开展保密检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真正让制度长牙、禁令生威。
树牢敌情观念,防止围猎。涉密人员是敌对势力极力腐蚀策反的重点人群。党员干部要树牢敌情观念,时刻警惕敌对势力的腐化和围猎。要坚决不交居心不良的“朋友”,不收变了性质的“节礼”,不去味道不对的“场合”,才能避免坠入深渊。要抛弃“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侥幸心理,多花心思精进业务,少动歪念监守自盗,不可因一时贪欲或为情所困而前程尽毁,最终得不偿失。
来源:保密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