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判2023年信创整体走势,看这16条就够了

Viviany 发表于 2022-12-1 10:32:20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关闭右栏 0 1162
15.jpg


过去一年,信创产业发展的内生层级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生长曲线和挑战曲线呈现出强烈的正相关性。

立足变化不断、博弈不停的时代节点,站在新旧交接的米字路口,我们也到了应当重新审视和调整未来发展路径的时刻。
以下是“信创产业”结合政策风向与一线洞察,对2023年产业发展形成的20条预判:

1,增长为王。过去一年,千行百业转型进入深水区,业绩放缓成为常态,无论是客户还是厂商,都同时面临着诸多问题,兼顾不暇,亟需一把快刀斩断乱麻。

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增长是一切问题的答案。一方面,信创厂商必须将对用户价值的思考,置于一切战略的原点,并在项目落地过程中,真正地破解用户业务增长面临的桎梏,不能再“隔靴搔痒”,必须让用户“有获得感”;另一方面,信创厂商也必须明白只能用自身的增长,去解决财务、战略、人、企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与其内耗、不如外拓。

2,效率优先。“降本增效”的方法论喊了数十年,殊不知降本未必增效,但是增效势必降本。提升效率将成为立足高受限时代,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武器。

要提升战略的效率,就要明晰定位、侧重宣贯、明确目标;要提升组织的效率,就要删繁就简、直线交互,去掉流程上每一个“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的伪节点;要提升市占的效率,则优先选择用碾压的投入去迭代现有的产品,赋予其绝对的竞争优势,而非盲目开发新产品——聚焦就是最好的捷径。

3,政策剥离。在一年内各级别出台的多份政策文件中,可以非常明显地感觉到政府角色的转换。从信创落地初期的主导者,变为铺路者,聚焦点在于如何通过精准、细微的政策切口来“四两拨千斤”。

政府划定发展的红线与最大边界,并给予厂商足够的发展空间,然后将引领的主动权交还企业这一创新主体。因此对厂商来说,以往“蹭红利”“追风口”的模式,已经不再能支撑未来的增长公式。

4,利基长青。利基市场(Niche Market)指的是大行业中的细分领域。对于以生态为核心的信创产业来说,即便是大而全如集成商,也无法一体覆盖所有细分环节,越来越细而差异化的分工仍旧是行业大势。

因此,聚焦某个利基市场的厂商,只要能够确立独特的竞争优势,仍旧可以在动荡的市场浪潮中保持基业长青。


5,触角外伸。现阶段和未来中长期内,市场的变化速度和深度,都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以往平稳环境下,深耕研发、抬头不知几春秋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必须摒弃“闭门造车”,实时至少及时了解市场的趋势变迁、用户的需求变化、技术的发展变换,才能不被时代的列车甩出轨道。

6,兼容并蓄。在“高质量发展”金线的规制下,模块组合、按需付费的采购模式将成为一大趋势,这对厂商单一产品乃至解决方案的灵活性、适配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以往强制绑定、不兼容跨品牌产品的销售模式,不再适用于未来——客户将“用脚投票”,具有高度兼容性、定价合理、符合用户精确需求的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具备生态适配优势的厂商因而也将占得先机。

7,需求分水。随着信创在落地过程中的真试真用与反复实践,行业客户也逐渐摸索出适合自身业务实际的建设需求,且这种需求具备高度的差异化特色。

举例而言,同为金融行业客户,银行、保险、证券客户的信创发展阶段和侧重点就不尽相同;同为银行客户,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的选型要求也有较大差异,真正的“懂行业”意味着能够更快、更准地识别出这种差异。

8,唯快不破。现阶段开始,对信创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评价维度,将以“一锤子买卖”为起点,朝向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延伸拉长,“快”字必须贯穿全程:前期,上线短平快;中期,性能体验极致流畅;后期,服务响应让客户售后无忧。

9,向“上”生长。“全国统一大市场”战略驱动下,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已经明确。对信创厂商来说,无论是做标准、做案例、生态抱团还是人才梯队建设,追求更高的层级成为重要的加分项。

比如:深度参与国标、服务省级以上部门/央企、优先打通信创几大巨头阵营、培养国家标准认可的人才等——只有离统筹层更近,才能更充分地证明自身的实力、更早地预知变化、更直接地获取稀缺的红利。

10,基建外置。无论是宏大如“东数西算”还是细微如客户采购标的的变化,将部分IT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维外包给专业厂商,正在成为需求端的降低人力、财务、空间成本的首选——数据中心首当其冲。即便是云化数据中心,也正在从私有云向专属云转变。

11,数实融合。数实融合已经成为顶层设计屡次强调、坚定推行的大趋势。对信创厂商来说,一是要重新思考自身如何助力客户去赋能实体经济,尤其是与国计民生高度关联的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等行业;二是要想为自身的业务建立更稳固的支点,则需要与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实体经济(如硬件制造等)创造更多的连接,为新的超出想象的机遇提前布局。

12,韧性挑战。外部而言,信创厂商必须增强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协同的韧性,有策略、有风险对冲、永远有备选;内部而言,则正如我们在《8点思考》中分析过的,必须重视企业自身的韧性,包括:业务、生产力、安全、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韧性。

13,场景增量。中国市场遥遥领先于美西方市场的最重要的优势,就是拥有丰富可挖掘的应用场景。而目前不仅有大量存量场景未被挖掘,如利润率整体偏低的实体经济转型的细分需求;更存在着现有场景与外部环境变化相碰撞,衍生出的增量新场景,如疫情让供需两端开始重新思考围绕“远程办公”的能力布局,各种危机事件催生出的对“体系化安全”的前瞻性规划等。

这些宝藏场景极其值得挖掘,也必将成为2023年之后信创产业再迎市场容量爆发的起点。

14,制造崛起。制造信创是一个相对于其他行业信创来说更为特殊的场景。一是因为制造业的业务模式相对清晰,门槛并非高不可及;二是在中国制造以往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国产化软硬件扮演着(相对于其他行业IT)更高的占比和更重要的角色,客户认知度具备一定基础;三是即便外部不确定性增强,制造业客户仍然同时占据制造强国、实体经济和(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更连续的生产力,业务的基本盘——也就是市场需求的基本盘极其稳固。
因此在中长期内,制造信创大市场值得一闯,深耕区域、具备工业互联网技术先进性的信创厂商将获得先发优势。


15,安全蓝海。无论市场整体走势如何,安全已经成为公认的高增长蓝海。即便从过去一年信创领域为数不多的大型收购事件中,也可以侧证安全赛道的“坡长雪厚”。

除去主流的安全防护产品和解决方案之外,部分头部客户已经开始前瞻性地关注“立体化安全”相关体系建设,市场对安全厂商的要求已经从做好应用,上升为具备进行安全顶层规划的能力。

16,国资入场。2021年9月,顶层会议已经明确指出: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瞄准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

实际上,国家在集成电路等信创关键领域早有国资产业基金的布局和动作。随着“举国体制”的明确,预计国有资本将从芯片等核心赛道(圆心)向信创全赛道(外缘)传递,有融资需求的信创领军厂商可以提前借势布局。


(文章来自信创产业,如有违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说明:论坛帖子主题均由合作第三方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没找到任何评论,期待你打破沉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