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解决卡脖子问题,我死不瞑目”

CPU 发表于 2021-6-23 09:15:0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关闭右栏 1 1630
  1. <font size="2">出品:中国信创联盟
  2. 本文内容来源于自主可控新鲜事
  3. 正文共 <font color="#800080"><b>1437</b> </font>字,建议阅读时间 <font color="#800080"><b>5 </b></font>分钟</font>
复制代码

他曾和同事钻研8年

换来中国集成电路的突破

他还曾带领上百名专家

一举打破西方技术封锁

他就是微纳电子学家

8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阳元

他用一生奋斗践行着初心

Image


“人活着应当使人民感到有益。”


王阳元1935年出生在宁波的一个小镇。年少时,他为自己取了“宇耕”的笔名,立志成为一名物理学家,做宇宙的耕耘者。

1956年,国家制定实施“12年科技规划”,王阳元作为北京大学半导体物理专业的第一批学生被重点培养。这一年,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数量增至1073万,谢希德入党、邓稼先入党……尊敬的老师和物理学前辈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王阳元。

Image

  1. 王阳元:只有共产党才把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引导到另外一个胜利,只有共产党才能够帮助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过好日子。我要做一个对人民有贡献的科学家,一定要做个共产党员,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一员。
复制代码
1956年,21岁的王阳元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我看到了党与党的事业的伟大、正确、光荣,党的事业的必然胜利与艰巨性,看到党对青年的期望,看到了党员是怎样一个人。人活着应当使人民感到有益。”

Image

时至今日,他依旧清楚记得递交申请书的日期,“真正写申请书是1956年12月5日。你可以看到我的字虽然小,但是很苍劲有力。

Image


“我们是同志了!”


1956年底,王阳元加入中国共产党。当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爱恋的女同学——已经是共产党员的杨芙清时,杨芙清笑着说了6个字,“我们是同志了”。

Image

志同道合,携手相伴。毕业后,喜结连理的二人选择留校,研究方向分别是半导体与计算机,都是当时国家最迫切需要发展的学科。

Image


攻克难关 征途漫漫中国“芯”


那时集成电路刚问世,发展前景并不明朗,国外资料也很难获得,但王阳元认定微电子技术将是未来信息社会的基石。他决心带领团队研发速度更快、体积更小的存储器芯片。

从研制我国第一块1024位MOS动态随机存储器,到研发我国第一个按软件工程方法开发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再到参与创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这条探索之路有无数个从零到一的开拓,更有无数个艰难险阻的挣脱。

Image

王阳元:当时没有专用设备,没有厂房,没有技术,只能靠实践学习,每个人都为这个奉献力量。不管凌晨3点还是凌晨5点,大家没有任何怨言。

王阳元和同事们用八年钻研,换来中国集成电路事业的突破。1975年,中国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第三个拥有了1024位MOS动态随机存储器。

当时西方国家的封锁,让中国决定自己开发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1986年,王阳元临危受命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带领全国17个单位的118名专家学者开展攻关。

Image

1993年,我国第一个按软件工程方法开发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问世,一举打破西方的封锁和禁运。

王阳元:我们不攻克这个难关死不瞑目,人家卡我们的脖子,我必须得把这个问题解决掉。这种国家最需要的时刻,正是我们科学家们献身报国的最好时机。

Image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从研制存储器到开发芯片设计软件,再到参与创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王阳元为中国的芯片产业开辟出一条探索之路。这里有无数个从零到一的开拓,更有无数个艰难险阻的挣脱。

如今,王阳元的博士生培养出来的博士生都已经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骨干,但他依然忙碌在科研一线。小小的芯片展示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也凝结着王阳元一个甲子的不懈追求。

当再问起他是如何看待入党申请书中的那句“人活着应当使人民感到有益”时,他回答道:“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我没有虚度年华。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



版权说明:论坛帖子主题均由合作第三方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已有(1)人评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superuser实名认证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3-4-21 11:26:45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学习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