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码背后的技术领军人:人脸识别还可识脸看病

李白 发表于 2021-7-13 10:42:5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阅读模式 关闭右栏 1 965

澎湃新闻记者 刘航

手机屏幕上小小的一方“健康码”对疫情防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截至2020年12月18日,健康码累计亮码超200亿人次,覆盖10亿人口,累计访问量破500亿。近日,澎湃新闻记者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专访了健康码背后人脸识别的技术团队领头人马利庄教授。

马利庄教授

马利庄是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兼);中国图像图形学会理事,动画与数字娱乐专委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智能创意与数字艺术专委会副主任。

马利庄团队聚焦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团队的《面向复杂场景的人物视觉理解技术及应用》相关研究及应用成果于今年5月获得2020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项目组在健康码、复工复产、AI寻人、互联网金融等多方面构建重大应用,产生了超百亿的经济效益,推动了人工智能相关行业的进步;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65项、软件著作权15项,IEEE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8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90篇(CCF-A收录70篇),取得了卓越的创新成果。

“人脸识别技术涉及一种生物特征,也要更多的规范,在满足个人隐私的情况下进行相关的研究。”马利庄教授表示,“我们也可以将计算机视觉用于医学影像。比如我们在做的病理切片,我们与儿童医学研究院合作,在不同尺度下识别癌细胞。还有‘识脸看病’。”

“人工智能要以人为本、服务于人。”马利庄强调,在规范、合理使用的前提下,人脸识别与人工智能其他技术一样,一定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便捷。

关于这项技术未来的发展,马利庄表示,“我觉得比较乐观的两个方向,一个是服务机器人,将来它可能是人的形态,能够识别你是主人,能够和你沟通、理解你的行为,能够自我控制和决策,甚至具有情感,它将来会走进千家万户;第二个是娱乐方面的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

▶ 澎湃新闻:您有一个人物视觉表情理解与姿态分析技术及应用的研究,并认为该技术对于建设智慧城市具有重要意义。请问这项技术有哪些重要应用和作用?

马利庄: 一个是应用于疫情期间的健康码。在民众在登录验证时进行光线活体检测和人脸比对,通过后才能获得健康码,以此保障用户身份真实性。基于光线活体的远程身份核实是健康码的核心技术。截至2020年12月18日,健康码累计亮码超200亿人次,覆盖10亿人口,累计访问量突破500亿。

这项技术也助力复工复产,通过应用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帮助大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在线办理缓交社保、租金减免等民生事项,从而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体现了团队的科技抗疫先锋作用。

在金融领域,我们构建了国际首个在银行系统商用的人脸远程身份核实系统,在国内首次将人脸核身技术应用于银行的远程开户中。目前,人脸远程核身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微信支付、微众银行等众多应用场景。

我们的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帮助找回失踪人员与被拐卖人口。由于婴幼儿脸型随着年龄增长变化明显,特别是十多年后面容发生剧变。我们项目组构建的跨时域人脸检索与分析系统从千万级人员中寻回各类失踪或被拐卖人口共1706人。针对寻人场景中婴幼儿被拐,在仅有几张婴幼儿阶段的模糊照片情况下,项目组利用首创的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协助解救了15名被拐10年以上儿童。

▶ 澎湃新闻:人脸识别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马利庄: 有几个方面,一个是更精准的人脸识别技术,包括与表情和行为姿态相结合。实际上,人脸分为很多块肌肉,叫动作单元(action unit)。比如,说话时嘴巴附近几块肌肉在动,笑的时候是上面几块肌肉,这是分区域的动作单元。与表情结合,就可以用于教育、海关人物鉴别,甚至将微表情识别应用于侦探和谍报部门。

另一个,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攻击技术,比如抠脸再合成。人脸识别需要防止的攻击包括照片、面具,特别是硅胶面具,还有数字模型攻击。我估计深度人脸安全技术以后可能会发展得很快。

当然,人脸识别技术涉及一种生物特征,也要更多的规范,在满足个人隐私的情况下进行相关的研究。

我觉得人脸识别技术更广一点的是人物视觉理解技术,包括了行为和场景。

我们可以将计算机视觉用于医学影像。比如我们在做的病理切片影像分析,我们与儿童医学研究院合作,在不同尺度下识别癌细胞;还有“识脸看病”。

“识脸看病”是完全科学的。人的脸部(颅面)生长由基因决定,颅面大约由7000种基因决定,其中有约6000多种基因与脸的长相相关。如果缺少某一个基因,就会反映到人脸上。我们已经在用这种技术,去筛选出唐氏综合征、儿童早衰症等上千种疾病。

“识脸看病”使原来花两天甚至两个月才能确定的疾病,在几秒钟检测出结果,医生再稍微判断,基本能够实时给出诊断结果。这样就帮助了很多病人,因为确诊以后才能进行治疗。这里最大的作用是筛选,原本要检查6000多种,现在通常只要检查一两种,极大地减少了时间和成本,服务患者。

将来,我们会更多地做多模态的人脸识别技术,这些应用十分广泛,如娱乐、自动驾驶等。比如,微表情是一种较小的行为动作,这与VR、AR的应用相关。现在年轻人喜欢虚拟角色或虚拟化身,就是你在虚拟世界中有一个角色,这个角色长得跟你一样,虚拟世界上也有你的社会和朋友。

我讲的都是让生活更美好。人工智能要以人为本、服务于人。

▶ 澎湃新闻:人脸识别技术是否存在一些潜在风险?比如隐私权、肖像权的侵犯等。

马利庄: 这是肯定的,我觉得技术本身没有害处,不合理使用就会有问题。所以要建立标准、政策法规,让技术得到合理使用。

规范使用、合理使用一定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我觉得人脸识别、人工智能一定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便捷。

▶ 澎湃新闻:目前,中国的人工智能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

马利庄: 我觉得中国的人工智能在国际上应该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应该是仅次于美国,我不知道这样说是否合理。

而我们的人脸识别技术是世界第一,这一点我很有信心,因为我们的政策环境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比较自由的研究氛围。特别是人脸的深度安全技术,我们在这里开辟了一个小领域,在这个领域上我们是领先的。国外则由于各种限制使这个数据更难获取。

在保护隐私、让数据不被滥用的情况下,当然使用数据越方便,越能更好地服务人。比如说,打车时不告诉别人你的位置,你说这是隐私,同时又要求车来接你,那不是开玩笑吗?

▶ 澎湃新闻:您觉得现在的教育是否满足人工智能的人才需求?

马利庄: 在短期,我觉得人才不那么紧缺了,因为人工智能爆炸式增长的过程已经过去,现在处于平稳增长状态。

从人才的角度来说,由于人工智能在国外是计算机的一个大分支,当然它渗透到各个应用领域。伴随着人工智能热潮,确实有很多其他方向不同专业的人涌入这个行业,造成人才良莠不齐的状况。就是说,人才的数量急剧增加了,但是质量可能还需要提高。

在高校中,人工智能的教育还需要提高,目前人工智能的本科还没有独立的学科。但是,关于是否设置为独立学科、以后成为像计算机系一样的人工智能系,现在仍然有较大争议。

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确实有一些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人工智能分别应用于不同的行业,不像有些技术的应用领域相对集中。人工智能像“万金油”一样,可以赋能各个产业。

比如,刚才我说的智慧城市建设,人工智能发挥的直接作用最为明显。其他如工业检测。譬如,流水线上的产品检测,原来靠人工,现在我们试图用计算机视觉的方法来自动识别产品瑕疵,这样可以大幅降低用工成本。这个市场需求也很迫切。

从发展的角度说,我觉得比较乐观的两个方向,一个是服务机器人,将来它可能是人的形态,能够识别你是主人,能够和你沟通、理解你的行为,能够自我控制和决策,甚至具有情感、它将来会走进千家万户;第二个是娱乐方面的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

▶ 澎湃新闻:您也研究数字多媒体,请问人工智能如何与动画结合?

马利庄: 动画跟虚拟现实类似,实际上,动画片需要更高一层的智能。随着剧情起伏,演员的个性也会发展起伏,这个发展过程实际上充分体现了人的智能。要模拟这种发展,需要智能的角色、智慧的行为与个性发展。

譬如,某个角色的人设是正面的、开朗的、积极向上的,那么他在处理各种事件时会有一个基本的逻辑。

人工智能角色的智能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虚拟角色可以智能地思考。比如,它自己会读剧本。输入一段故事如“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青蛙跳进河里”。人工智能需要理解:主角是青蛙,它的行为是跳进河里,所处的环境是阳光明媚的天气与河流。这就需要自然语言理解。然后是虚拟角色的个性发展,它要有智慧,能够自己按照剧本进行演绎,而不是人为控制它的运动。

所以,根据不同的剧情、主题思想来设定角色的发展,非常有意思。

版权说明:论坛帖子主题均由合作第三方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已有(0)人评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