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间谍除了在现实生活当中攀拉策反人员,还会以各种身份为伪装,在网络上开展间谍活动,而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和求职者,也成为境外间谍重点拉拢和策反的群体。
案例回顾
小张是一名航空领域专业的大学生,2022年1月,距离大学毕业还有半年,小张在招聘网上成功找到一份兼职。招聘他的人事总监自称姓刘,因此小张也叫他“刘哥”。刘哥派发的第一份工作比较简单,就是提供一篇近期的航空类学术文章。那时候小张的毕业论文刚刚写完,索性就给刘哥发了过去,刘哥看过后,也觉得满意,于是就给小张转了1500元钱。小张觉得这是他第一次靠自己的能力赚钱,顿时有了信心。而小张不知道的是,招聘他的这个“刘哥”实际身份却是境外间谍。
几次交易过后,小张也渐渐跟刘哥就熟悉了起来,在请教过程中,刘哥帮助小张分析了专业优势和就业前景,并建议小张报考航空领域的国有企业或者体制内公务员。由于小张与刘哥并未见过面,因此也并不清楚刘哥的真实身份,殊不知这是境外间谍开展策反计划的一部分,目的就是引导小张进入核心涉密单位,窃取更多有价值的情报。
根据刘哥的建议,小张选择报考了国内某航空公司驻沪机构,并且顺利进入这家机构的行政管理部门。入职后的小张与刘哥的联系也更加频繁。刘哥不仅让小张打听公司内部机构设置,还多次提出,让小张提供公司内部文件。
在进入单位工作后,小张在刘哥的诱导下,开始偷偷登录单位的内部网站,拷贝涉密文件。不仅如此,小张还按照刘哥的指示,在一些重要的安保节点或重要时期,通过其所在公司搜集空域管制军机航线、军用机场分布等重要情报信息,并将相关内容悉数提供给刘哥。
截至案发,小张已先后向境外间谍提供了其公司内部文件100多份,收取间谍经费两万多元。2022年11月,张某因涉嫌间谍罪被上海市国家安全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并移送至检察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案情分析
不仅是在现实中,网络上的间谍也非常善于伪装自己,他们经常会利用一些人求职心切的焦虑情绪,在网上发布针对特定行业领域的招聘信息,并许以“丰厚酬劳”。一开始,境外间谍会布置一些难度并不大、敏感性不强、涉密不深的任务,目的就是让应聘人员“上钩”。
间谍在网上进行人员拉拢策反过程中,通常会使用虚假身份做掩护,在此过程中双方并不见面接触,所有情报传递和“酬劳”的支付也都是在网上进行,因此被策反人员很难察觉到对方的真实身份,加之联系过程中,境外间谍时常会用到感情拉拢手段,这会逐渐让被策反人员对其信任。
当前,各类间谍情报活动的主体更加复杂、领域更加广泛、目标更加多元、手法更加隐蔽。一些境外间谍会将窃密活动隐藏于商业活动中,以调查咨询或智库学术研究名义开展情报窃密活动,并以“咨询费”等名义向被拉拢策反人员提供经费,一些分辨力和警惕性不高的人,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落入境外间谍精心设计的陷阱。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实施间谍行为,有自首或者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给予奖励。
参考来源:安全保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