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是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芯片中最重要的细分品类CPU(处理器)则是驱动各行业智能化发展的最核心芯片。国产CPU的“中国芯”之战一直没有停息。CPU的重要核心之一就是技术架构,目前市场上主流芯片架构主要有X86、ARM、RISC-V、MIPS四种。
随着5G、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不同的芯片架构也在不断演化,在新的场景下走向了不同的发展方向。
ARM曾经的高光时刻
不同的芯片架构有不同的特点,ARM架构是一个32位精简指令集处理器架构,由于其节能的特点,被广泛用于许多嵌入式设备,根据统计,ARM家族占了所有32位嵌入式处理器75%的份额。
曾几何时,ARM被赋予实现中国CPU自主可控的厚望,由于中国芯片起步较晚、技术基础较差,而ARM架构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研发门槛,对于中国芯片的早期发展非常有利。一大批国产ARM企业迅速崛起,国产ARM曾被冠以“中国芯”的希望之光。ARM CPU也被政府、金融、通信等重要行业所采用。
国产ARM遇冷,发展进入尴尬境地
ARM架构的优点很明显,那就是节能,因此在面向低功耗领域的设备上非常适合。ARM的缺点是并行运算能力不够强,在移动端玩玩或者在工业机上运行特定优化过的软件还可以,如果是在多任务环境下,ARM架构的表现比起X86来就差太多了。如果ARM无法在性能上进一步提升,随着AI算法、软件趋于稳定后,ARM架构的缺点会越来越明显。
ARM的授权模式也有缺陷。ARM公司为了客户能够持续的购买新的版本,会迅速让新的版本成为主流。同时,新技术发展会带来新旧版本差异较大,甚至互不兼容。授权企业如果不购买新的Arm版本,在旧版本上实现新版本相关功能就会造成侵权。
国产ARM的真正遇冷也就是在一年前,ARM公司在2022年宣布不再对中国出口先进版本的IP授权。因为即使是ARM最先进的V9也不能与主流设备去抗衡,更不要说国产ARM没有V9,根本无法做AI的适配,国产ARM拿不到新的授权,逐渐丧失迭代的空间和权利,脱离主流生态,失去竞争之力。
一言难尽的信创用户体验
国内芯片的发展一直在强调自主可控,尤其对于信创产业,CPU/芯片作为重要的基础硬件之一,对于信创用户而言,国产CPU的自主可控变得非常关键。目前,国产ARM掌握的最新的授权仅为V8版本,ARM授权成为国产CPU竞争力受到制约的重要因素。
在使用ARM架构的国产厂商及信创用户角度,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他们能做的迭代和创新越来越少,且越来越难。从根源上看,ARM相较于其他架构在PC端、数据库、云服务等方面本就被甩开极大的差距。加上ARM对版权死死抓住不放,系统开放性太差,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选择和ARM分手。再加上国内厂商被锁死在V8版本,让本就僵硬的生态愈显落伍。
停留在V8版本的国产ARM厂商,想要突破无非只有两条路,一是继续购买更新的版本授权(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二是寻求新的架构。选择继续升级,意味着继续投入成本,花费巨资购买ARM V9授权。即使不受限制购得ARM V9授权,新的架构可以使用多久不被再次更新迭代,完全取决于ARM的更新与发布速度,但以ARM的经营和盈利模式来看,持续推出新版本是必然之势,面对源源不断的V10、V11、V12……等新的版本,国产ARM厂商的境遇恐会越来越尴尬,脖子也只会被越卡越紧。
版本落后,产品无法迭代,自主研发空间受限,生态僵硬,可持续发展受困等等现状实在难以让信创用户将芯片硬件完全依托于ARM架构。已经掉队的国产ARM想要真正做到自主可控,还得需要找到更好的途径,也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转自半导体地图:国产ARM渐入尴尬境地 如何脱困
|
|
|
|
|
版权说明:论坛帖子主题均由合作第三方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