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制造业大国。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规模达到31.4万亿元,同比增长9.8%,占全球比重近30%,已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我国制造业还拥有全球最为齐全的制造业产业门类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
取得上述成就,不仅需要依靠完备和高效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依靠广大制造业企业家的奋进耕耘,更需要依靠广大劳动者的不懈努力。
当然,制造业持续的高增长也伴随着一些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并努力解决才能让我国制造业始终保持高质量增长,并向全球价值链顶端迈进。目前,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素成本的持续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成本的提高,纺织、鞋帽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成本激增,很多企业将工厂转移至越南等要素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国家,这也使得东南亚国家经济得以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发达国家的阻挠。由于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很多制造业企业从单纯的来料加工向高端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以进一步提升产业增加值,但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芯片等领域开始限制高端产品的出口,以此阻挠我国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
但是从根本上讲,只要我国坚定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决心,并为其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上述两方面问题在短期虽会带来阵痛,但中长期我国制造业稳步向产业价值链上游发展是必然的客观发展规律。
针对因劳动力成本提升所导致的产业外迁问题,目前东南亚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相当于我国上世纪90年代,短期尚未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和高效的基础设施,所以承接的产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如纺织服装、鞋类制品、手机及零部件等,短期尚不具备承接高价值制造业的基础,只要我国制造业完成转型升级,那么东南亚国家未来一段时间就只能停留在产业链低端,要追赶上我国仍需要很长时间。
针对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高端产品出口限制问题,短期虽会对我国科技类企业产生一定影响,并影响我国产业升级速度,但中长期来看,这却是一次机遇,限制会刺激我国通过产业政策加快高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的国产化进程。目前在工业机床、航空航天、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我国装备的国产化进程已明显提速,同时我国有巨大的新技术应用市场,发达国家的限制也会大幅影响其企业的盈利能力与水平,盈利能力的下降又会限制其研发投入的力度。其实,此前美国也用同样的手段限制过日本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最为典型的就是半导体产业。不同的是,当时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半导体消费国,而当今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半导体消费国,美国再使用相同的手法所取得的结果将会大相径庭。
从历史上看,全球曾出现过四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后将产业输出至欧洲和北美洲,美国也因此完成了工业化;第二次,美国将工业发展的重点放在汽车、化工等资本密集型行业,而将纺织、钢铁等产业转移至德国和日本;第三次,日本、德国集中发展汽车、电子等高端产业,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亚洲四小龙”;第四次,欧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机电、电子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至中国大陆。站在历史的角度看,每一次产业转移其实都代表着产业移出方的产业升级以及产业承接方的经济增长,由此可以判断,产业转移其实属于全球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当前,全球大概率已经进入第五次产业转移周期,代表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地区转移。而我国正在加快高端装备领域的国产化进程,以高端装备国产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而且,我国已形成新的优势产业并走在了世界前列。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已基本摆脱了靠政府补贴的初级阶段,进入了市场驱动的良性发展阶段,通过严酷的市场竞争已淘汰了那些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剩下的企业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均有较强的竞争力,已建立起完备的上下游配套产业,在未来很可能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在这种背景下即使发达国家通过政策对我国企业进行限制也很难起到多大效果。
此外,未来的市场发展环境也适合高端制造业国产化发展。一是市场利率预计中长期维持在低位,这可以让处于转型升级的制造业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并节约融资成本;二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可带来高端制造业国产化的巨大发展机会,当前多数高端制造业进口产品价格高企,这意味着国产化后能给制造业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三是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近年来的快速提高为高端制造业国产化奠定了人才基础;四是由于发达国家出口限制短期已影响到我国经济安全,高端制造业未来可获得更多的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因而,在未来一段时间,高端制造业国产化有望同新能源产业一样进入发展快车道,并引领整体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文章来自互联网,如有违权请联系删除)
|
|
|
|
|
版权说明:论坛帖子主题均由合作第三方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